Aecom刘瑞祥:城市中的“低碳韧性”景观设计
近日,第十二届园冶高峰论坛之分论坛风景园林与碳达峰碳中和论坛(青年专场)在线上举行。Aecom香港城市设计师刘瑞祥发表题为《城市中的低碳韧性海绵》的演讲,从历史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低碳韧性概念的起源,详细地介绍了低碳与韧性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涉及的潜在景观议题。
源:低碳韧性的源头
在这些植物群落背后,这样一个朦胧的生态概念背后,其实蕴含着权力扩张、生态经济学和商业力量。英国当时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话语权,也颠覆了当时欧洲的主流审美。英式园林本身也是发现自然、发现生态和强调自然的。所以,可以说社会经济政治和景观生态其实是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那么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谈到低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时候,景观必然地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原因。
生态作为新鲜的概念出现后,引发了各个学科和背景的人争相解读,包括非常有名的艺术家、医生等,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达尔文和特罗尔。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从地理学及生态学角度,强调物种进化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帮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看待自然。特罗尔是第一个提出景观生态,将其引入到生态,将地理空间分析和生态过程分析应用到景观的人。后来演变成地图叠加法,此方法是分析某一元素在各元素叠加过程中发生的现象,然后分析原因及结果。
随着工业及生态景观发展,文学及伦理学工作者开始通过故事化的情节引导社会反思生存环境,提出了敬畏生命的思想。这种思想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的环保运动,让社会广泛地反思人类到底如何在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中间取得平衡。
这样的背景下,生态基础设施、景观基础设施顺理成章地出现,并且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基础设施其实是非常工程领域的概念,在工程中韧性也慢慢地向人类学、伦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进行拓展,最终运用到韧性景观基础设施。
韧性强调的是气象灾害发生后,城市和社区展现出的一种弹性承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持续地应对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但是同时也意识到,如果只从灾害发生末端持续应对,是非常被动的手段,也需要从气象灾害发生的源头,从根本上减少发生灾害的频率。
当下,“碳”帮助城市转变为可持续性的生存环境,开始被各国提上议题。景观作为唯一既可以减少碳排放,又可以增加碳封存的设计专业,自然地承担起了双碳的社会责任。低碳韧性就是一种从源头减少气象灾害到末端适应灾害的,全方位、全流程的气候设计概念,帮助工业经济和社会结构进行升级和发展,实现人和自然再一次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平衡。
需要强调的是低碳韧性概念是低碳设计和韧性设计的优势的叠加,但不是低碳设计和韧性设计两个系统的方法论的叠加。比如各城市都在响应国家的海绵城市号召,在做设计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地提到要建设生态排水沟、绿地地面低于城市地面、建设湿地等,这些设计本身就是韧性基础设施,同时有大量植物覆盖,增加碳汇,我们既做了韧性设计,又做了低碳设计,这种设计是低碳韧性设计。
低碳和韧性其实是两个原本相违背的概念,低碳强调节约,能少则少,减少不必要的碳产生;但在减少碳源的同时,可能会带来潜在的更大风险。韧性强调冗余,是承载力要大于灾害发生的最大值,海绵越多越好,将风险降到最低;但是风险降到最低的时候,伴随而来的是建设这些绿地海绵时带来的碳排放。
道:低碳韧性的方法
在项目设计中,做韧性设计“海绵”时,能多则多;做低碳设计时,在“海绵”中种植碳汇能力较高的植物,能多则多,这样既做了低碳设计,又做了韧性设计。但是实际情况,建设海绵时,比如生产过程、运输过程、树木移除时所产生的碳排放,可能远大于植物所吸收的碳量,反而会加剧气候恶化。
低碳韧性的优势就是将低碳和韧性两个策略一体化,强调的是一种有效率的较低程度的冗性,需要去计算在整个景观生命周期中产生和消耗的碳总和,进而评价项目是否真的低碳又韧性。除此以外,材料生产、建设、运营、拆除,都会产生大量的碳,需要尽可能协调和整合资源,精确计算切实的工程量,进而减少额外的资金和工具支持,减少碳源、增加碳汇。
减少碳排放
以生产阶段为例,无论建设怎么样的韧性基础设施,都需要硬质材料。生产一千克的混凝土,可能会产生差不多半吨的碳,同时开采天然石材也需要大规模的工业开发,还会释放地质层中的碳储存。若采用木材,其本身储存碳,或者将混凝土中的水泥替换成其他工业废料,可以降低碳排放。
被认为可以大量增加碳汇的景观植物,其实在运送到场地前,也是需要被灌溉和施肥,也会产生碳排放。低碳韧性需要进行精准的计算、适量的开发,而不是过度开发韧性景观基础设施;同时韧性景观设施也需要适应场地地形地貌,尽可能减少土方机械作业产生碳排放。
增加碳汇量
土壤进行植物覆盖,因为土壤中蕴含的碳量是非常可观的,若无植物覆盖,会导致碳流失风险。植物方面,尽可能保留原有植物,因为从采购和运输植物的过程,到后期的维护灌溉施肥,此阶段的碳排放量大概是景观项目周期产生的总碳排放量的1/3~1/2。低维护对于韧性低碳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植物的自然生长也符合对自然生态野趣的追求。
西雅图煤气厂公园原本的土壤中是含有大量毒素的,当时很重要的策略就是对污染较轻的土壤进行生物降解,从其他的场地运来干净的土壤,搭配矿物质、菌类和镁类,经过雨水下渗后形成厌氧淤泥,土壤表层生长的草为微生物和菌类提供了生长空间,进一步净化底层轻度污染的区域。可以将被场地遗弃的土壤用于棕地改造,尽可能降低工业净化产生的碳排放。
例:项目案例分享
项目场地位于深圳湾,项目的概念是作为深港两地的景观互助,为一国两制发展提供生态型思路。香港一侧的流浮山,是以生蚝生产为支柱产业的村庄,废弃的生蚝壳散布了村庄的整片沿海海滩。同时深圳一侧就是深圳湾,这一侧海岸,需要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同时也需要应对生态退化以及风暴潮带来的潜在气候灾害。深圳湾区域是超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形成的城市化区,最初深圳河口形成的红树林湿地,现在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威胁。
项目研究时发现,历史上珠江区域有一种用糯米作为粘合剂,利用碎石作为骨料生产建造材料的传统技艺,所以当时提出的策略是将香港一侧的牡蛎壳碾碎成粉末,搭配糯米淀粉及沿海碎石、淤泥制造一种生态砖。生态砖的配比,参考混凝土骨料和粘合剂的配比,一种是强度比较高的配比,还有一种是强度比较低的配比。大的生态砖可以使用强度更强的配比,预制后用做海岸线的结构性材料,小的生态砖可以徒手制作,可以邀请公众参加workshop一起制作,将低强度的砖表面做一些凹槽,作为红树林幼苗培育花盆,制作完成放置在沿海岸线。随着红树林根系长大,会将低强度的生态砖撑开,砖就会自然地在海水中降解。
低碳韧性虽然是比较新的概念,但是它的核心做法,其实景观设计师并不是特别陌生,只是需要重新审视景观基础设施的开发量和开发强度,将碳足迹的计算纳入到考虑的过程,同时将低碳和韧性作为一体化的策略进行规划和设计。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第十二届园冶高峰论坛更多详情。在线观看论坛实况,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END————
作品征集延期
千年狮城向世界宣告:以设计的力量推动城市变革
以城市之形思考
微信:chlaweb
网址:www.chla.com.cn
电话:010-64450203
18500787853
邮箱:editor@chla.com.cn